神話(傳說、迷思、隱喻)
 

我曾經是個圖書管理員,而我很早就已留意到:根據杜威(Dewey)的十進位圖書目錄分類法(Decimal system of cataloging),「宗教」與「神話」(或迷思)分屬不同類別。「神話」被歸類在過去十年來,我們對人類社會方面的研究,而有別於「宗教」有上百種不同的分類別。然而對我而言,它們都是同一種,也意味同一件事。「神話」是:當前的文化和現在的人們,已經不再相信的宗教信仰。人們為迎合當今的世俗須要,而刻意修飾語意用法;由此可見我們非常欠缺,良好有效、清楚明白的形而上抽象術語。
 
我們實際上只有神話、傳說與宗教故事。許多足以喚醒人心靈,以及某些神秘不可思議的故事;在人類歷史上它們一向是扮演了,詮釋形而上觀念與幫助人們領會神性奧秘的功能。
 
流浪者自然也會對這些神話感到興趣,甚至於渴望尋求這些神話(傳說、迷思、隱喻)。
 
誠如Q’uo所言:

 
讓我們先由根本談起:首先「神話」和「宗教」這兩個字義,理應比目前的用法更能互通才是。困難就在於,不同的「神話」(傳說、迷思、隱喻),不會相互批判。然而在宗教之間,往往會對和它們有所抵觸的其他宗教抱持敵意。因此,我們寧可將所有的靈性道途,視為是個人的神話迷思來談論。 了悟到神話迷思的本質即是:促使尋求真理的實體,按照自己的信心(或信仰)與願望;藉由某種有如彩虹橋般的神話故事(或隱喻傳說),來探求真理的神秘歷程。它是個神奇的聖約跨越永恆的時空。就故事性而言,它廣為流傳;但就靈性的尋求,卻是個人性的奧秘。
 
 
是故,藉由建立個人的神話迷思過程;我們得以在永恆生命的時光中,洞悉自己生命的價值。好讓我們雖然短暫,卻帶著無比信心、天賦禮物、服務人生精神;所精心投入的肉身生命重大人生歷程,賦予了它終極的高度涵義。這即是看待個人生命與靈性探險旅程的好方法。神話迷思的兩大要素是探險與獻身投入(自我犧牲)。在西方世界中,主流基督教之外的核心神話迷思;可能是以尋求聖杯,做為靈性探險旅程的終極標的:
 
 
讓我就尋求聖杯這令人著迷的神話迷思來談。相較於求道的其他任何體系法門,它更直接喚起了神秘探究者的無窮想像。當中的英雄必須自行前往探險,並且還要通過各種幾乎不可能達成的考驗;他必須攜回現實中仿佛不存在的聖杯,而且必須是:基於對無限造物主的愛來接受這考驗。當然,在尋求聖杯的旅程中,這位英雄人物也因而轉化。當這位英雄歸來後,他便成了一位口述寓言故事的老師;讓眾人得以心領神會,傳誦流傳這一段神秘旅程佳話。
 
有別於一般宗教的儀式慣例,流浪者的求道旅程,並無明確可藉以辨識的載具(指實質具體的聖杯)。因此,流浪者所尋求的抽象聖杯標的物,象徵真善美化身的永恆神性價值:
 
 
若是當前的文化無法普遍地接受,任何體系法門的神話迷思;則求道者必須接受挑戰自行探究各式各樣的可能性,以尋求自己心目中的真理道途。我們發現你們當前的文化,正處於這樣的趨勢狀態;即使崇敬基督教與猶太教的神話迷思(譯註:例如,《聖經》的神話故事),仍是當今西方社會普遍性的口號習俗。然而我們卻發現到,你們當前的整體文化趨勢;就投入的熱忱而言,對這主流宗教的神話迷思體系,卻正處於低潮中。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,每位求道者都會自行想辦法;為自己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探求真理道途。它可以是來自綜合各式各樣體系法門的神話迷思;或經由自己的內在找到(內在神性、佛性、自性、靈性)。你們當今的文化潮流,正朝向這樣的趨勢轉化。
 
(譯註:正如新時代運動或新時代靈修風潮的方興未艾,轉化社會集體意識)
 
 
就此趨勢而言,Q’uo 有一些建議。其中一種方法是:選擇某一體系法門,深入探究並且堅持到底:
 
持續不斷地去深入體驗與研習探究某一體系法門,無論是神話迷思、科學、哲學或道德倫理;或是任何足以吸引該求道者,或個人偏好的某一種體系法門。
 
 
另一種方法是:廣泛涉獵各式各樣體系法門,再選擇一項最能點燃我們內心與靈魂深處的體系法門。另一種切入方向是:直接進入我們自己個人的神話迷思中,充分掌握其相關法則,並創造我們個人得以實踐的神話迷思或靈性道途。
 
 
每一個種族、文化、宗教,都提供某種身份認同,好讓該群體的人們成為:擁有「我們是誰」與「我們是什麼」的特定身份認同族群。然而在每一個文化、宗教、哲學體系中,也都有某些胸懷遠見的個人;他們就像是在真理尋求旅程或神話迷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,藉由他們的遠見(或願景)為該群體開創了新的可能性願景。
 
(譯註:例如,《舊約聖經》「出埃及記」所記載,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)
 
 
有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,必須包含在每一個人的神話迷思中:

 
 
不妨讓我們檢視:該以何種方法,放下我們舊有的;且無疑不再須要,而的確是負面的習性。我們必須提供予你們的,主要的化解工具(或方法)即是寬恕之道。我們並不偏好某種救贖之道,所有神話迷思(或神話傳說)都包含了;某種的救贖與寬恕之道,即使它們有多大的謬誤。你可以選擇你自己的信仰道途(例如:基督教、佛教),或是創造你個人的神話迷思(譯註:例如,尼爾的《與神對話》系列,包括《與神為友》、《新啟示錄》)。
 
然而,它必須確實包括:救贖之道與自我寬恕的堅固基石(基礎、根基)。讓我們聽聽某些流浪者,如何尋求個人的神話迷思:
 
 
有人曾經問我關於我的宗教信仰,而當他聽到我的回答後的反應是,他認為:我的信仰是這世上所有宗教的綜合。我也認為確實是如此,我只知道我相信「造物主」(Creator);而許多人深感訝異的是,我竟然因而就能夠體悟到無限無窮的神性奧秘。
 
我遍尋真理也讓自己有所歸屬,發現自己藉由各式各樣的宗教而有所進展。我開始時偏好閱讀宗教、心靈體驗、哲學等書籍,包括凡是我手邊能獲得的,任何有助於我理解實相本質的資料訊息。我終於了悟到:所有宗教的核心意旨,都反映出某種宇宙的真理;只是不同的文化,以其各別的方式來呈現它。然而,所有宗教的核心意旨,都具有某種神性的本質。
 
 
 
拉威(Latwii)群體 忠告我們,靈修道途中如何超越所有神話迷思的方法;也期許我們在靈修旅途中,宜抱持的態度風格。如何熟練技巧地體悟方能獲益良多:
 
你必須先放下既定成見:關於求道者各式各樣,先入為主的神話迷思與傳說故事。無須期待你靈修旅途的第二天會是如何,或是你將會體驗到的下一個小時會是如何;因你是活在當下的生靈,而你的靈修旅途就在你內心。
 
 
因此,親愛的朋友們;我們建議你們拋開放下,這種「太過認真」的態度。讓你的掛慮隨風而逝,哼唱你心中當下的喜悅之歌。或將你的臉龐轉向風,盡情地悲嘆呻吟與哭泣吶喊,若這是你當下的心境。接受你的喜悅與悲傷,正如一體之兩面。接受荒岩與綠洲,就像都是上天的禮物;因為,它們都是你理應安居其中的「家」。你理當學習,如何在苦難中自得其樂;你理應尋找,在喜悅當下的悲傷潛在情緒。因你內心深處,是整體完整地體驗。
 
你並非在體驗孤立的事件與片段的故事,而是見證這當下片斷時刻的物質幻象;它理應是啟發你必須經常超越對某一事件的執著,以超越當下片刻瞬間的幻覺。若你的道途是無止境的,它又怎麼會僅止於片段或片刻呢?
 
 
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,來尋求我們的神話迷思,重要的是我們得要每日身體力行:
 
我們建議:最好有一聖壇或神聖處所讓你每天靜心冥想,它可以很小就在你的住處;或靠近你的住處,讓你風雨無阻且無論晴雨寒暑都可就近前往。它足以激發你內心,對屬天靈糧的渴望。

 
(譯註:凡任何有助於靜心的適當處所皆可,包括河濱公園或在樹林中漫步)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寂靜‧日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